|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晚唐诗人:陈陶

晚唐诗人:陈陶

关键词:陈陶 晚唐 诗人 鄱阳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鄱阳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pyccoo.cn
  • 感谢 pyxhyss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82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清人编纂的《全唐诗》及后人辑录的《全唐诗补》、《全唐诗外编》共收录了近五万二千首诗,有姓名的作者达二千三百多人。唐诗数量之多、风格流派之异、体裁样式之全、影响之大,均称空前绝后。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精心筛选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编成《唐诗三百首》,入选作者不足七十。孙洙定本《唐诗三百首》风行海内,功匪浅鲜。鄱阳诗人陈陶《陇西行》得以入选《唐诗三百首》,能与大师李白、杜甫、白居易站在一块,能与李商隐、杜牧、岑参等众多大腕同台表演,堪称殊荣,乡人足可以为之自豪。

 

陈陶(约812年—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宣宗大中时,游学长安,后旅泊赣、皖、闽、苏、浙诸地,留下大量诗作,或抒写壮志,或拜谒官吏,或寄赠友人,或游历名胜,或寄托乡情。但作为追逐功名的知识分子,因不得志,郁郁不欢,渐渐“消磨世人名利心,淡若岩间一流水”(《赠野老》),甚至心灰意倦,“无因得似沧溟叟,始忆离巣已倦飞”。南唐时,隐居洪州西山,不知所终。陈陶留有诗集十卷,已散佚,后人辑得《陈嵩伯诗集》二卷,编入《全唐诗》。

 

晚唐时期,中央王朝在宦官专政、朋党交争的局面下,日趋衰微,藩镇势力强大,中央政令不通,人民辗转在重重剥削压迫之下,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作为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陈陶目睹大唐帝国的内忧外患,政治腐败,却不甘虚度年华,思索“如何名金波,不共水东流”,他自诩为“谷底兰”、“波中鸥”,志在政治上施展才华,有一番作为,建功立业,报效国门。他在《海昌望月》诗中宣称:“平生烟霞志,读书觅封侯”。

 

但是,残酷而又严峻的社会现实,无情粉碎了陈陶的迷梦,致使他郁郁不欢,愤愤不平。今天看来,他认为“古来成事尽书生”(《闲居杂记》)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他在《江中逢故人》一诗中感叹道:“十年蓬转金陵道,长哭青云身不早。故乡逢尽白头人,清江颜色何曾老?”朝政昏庸,国势衰微,知识分子徒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陈陶的悲凉恐怕是晚唐诗人心理上的共同写照。

 

尽管陈陶的诗作多为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作,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甚至消极情绪,但象《塞下曲》、《胡无人行》、《关山月》、《水调词十首》、《闲居杂兴五首》、《陇西行四首》等诗依然散发着批判现实主义的芳香。其中《陇西行》最为著名,喻守真先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兹录《陇西行》之二如下: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意在厌苦征战,为丧身塞外的将士鸣冤,鞭笞统治者的征战政策。全诗跌宕起伏,首二句叙述悲壮慷慨的激战场面,表现了将士的忠勇;后二句笔锋一转,逼出诗意。诗人匠心独运,把“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联系起来。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个“可怜”,一个“犹是”,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震憾人心的悲剧力量与强烈的艺术效果。喻先生称赞此诗较之“一将成功万骨枯”句尤其深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明王世桢《艺苑 卮言》赞赏此诗“用意工妙”。

 

人生难逾百年,功名显达过眼烟云,何必萦绕心怀。陈陶生不逢时,未伸凌云之志。然而他的诗作能扬名千古,为后人赞许,这恐怕是他生前始料不及的事。

 

历尽千年沧桑,鄱阳的风俗景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诗人:今日的鄱阳春意盎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左泽)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07935821 传真:0793-6270895 邮箱:552376320#qq.com
地址:江西鄱阳县鄱阳湖大道水韵芝阳1号楼 邮编:333100
Copyright © 2004-2024 鄱阳县新华电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