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范仲淹与佛有缘

范仲淹与佛有缘

关键词:真宰相 医生 郡守 鄱阳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鄱阳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pyccoo.cn
  • 感谢 pyxhyss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35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北宋名臣范仲淹如历代士大一样,喜与佛门高僧大德交游。曾问道于琅琊慧觉禅师,且有偈赠予禅师:连朝共话释疑团,岂谓浮生半日闲。直欲与师闲到老,尽取识性入玄关。禅师寄偈相勉    

宋仁宗景祜四年,范仲淹出守鄱阳,在鄱期间,他仰慕古禅道风,多次拜访问道。离任之际,他胸怀鄱阳湖,仰仗鄱阳湖之浩瀚,写就了名篇《岳阳楼记》和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被后人千古传诵。

    范仲淹先生(989-1052年),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卒谥文正,追封楚国公。先生幼孤家贫,即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他曾遇到一位相士,问道:“你看我以后能做宰相吗?”相士说:“小小年纪,口气不小。”范仲淹又说:“那你看我能否做医生?”相士惊讶地说:“怎么相差那么大?”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相与良医可以救人。”相士赞叹道:“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范冲淹年少时在山东长白山礼泉寺勤苦读书,每日煮粥两升,冷却后切为四块,撒上盐和菜末,早晚各食两块,以此果腹。后来,先生游学于河南应天府书院,“五年之中未曾解衣就枕,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仲淹不苦也。”一天,在礼泉寺读书时,范仲淹偶然间发现寺中地窖内藏有金子,虽然家如冼却未见财起意,而是如实对僧人言及此事,取金修寺。之高尚品格,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受到僧人的赏识。 范仲淹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逐步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

范仲淹事亲至孝,据传母亲去世后,请僧人诵经,孝心感应观世音菩萨助念。藉菩萨之力,母亲得以超升天界。
    范仲淹一生莅任所到之地,必造寺度僧,兴崇三宝。晚年时曾舍宅为寺,名为天平寺,并延请浮山法远禅师住持。先生留心佛典,诵《金刚经》“辄有冥契”。据《角虎集》载,范公“常修净业,以养圣胎”。

    庆历初年,范仲淹奉命宣抚河东,于旅途间,得故经一卷,名曰《十六阿罗汉因果识见颂》,内容乃是诸阿罗汉诵佛所说善恶因果,识心达本之法(因者,因缘;果者,果报;识者,诸自本心;见者,见其本性)。先生阅读过后,法喜充满,特作序赞叹,流通于世。序文中写道:

   “余尝览释教大藏经,究诸善之理。见诸佛菩萨,施广大慈悲力,启利益方便门。大自天地山河,细及昆虫草木,种种善谕,开悟迷途。奈何业结障蔽深高,著恶昧善者多,见性识心者少。故佛佛留训,祖祖垂言,以济群生,以成大愿。”足见先生是深知佛家真谛的。

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万灵为心,以万物为体”、“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爱持众同,乐与人共”,均属菩萨境界,佛法相通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07935821 传真:0793-6270895 邮箱:552376320#qq.com
地址:江西鄱阳县鄱阳湖大道水韵芝阳1号楼 邮编:333100
Copyright © 2004-2024 鄱阳县新华电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