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东湖水碧揽胜景

东湖水碧揽胜景

关键词:鄱阳 东湖 胜景 荐福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鄱阳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pyccoo.cn
  • 感谢 yushengshu1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16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东湖水碧揽胜景
    在县城鄱阳镇,有一个风光旖旎的天然湖,这个湖座落在县城的东边,人称为东湖。东湖纳芝山、白土山、荐福山、风雨山的集水,从德新桥注入鄱江。湖周长15千米,有100多公顷水面。秦时,鄱阳令吴芮部将梅 ,在这里训练过水军,所以又名督军湖。可以这样说,在我国的县级城市里,像鄱阳这样拥有一个这么大天然湖的,为数寥寥无几。这个湖四季景色宜人:碧波涟漪,白鸥翱翔;绿树成荫,百花争艳;芙蕖鲜菱,一望似锦;渔歌唱晚,雁阵惊寒;雪舞婆娑,孤舟扬櫂。从这里西望芝山,夕照开屏;东看荐福,晨曦朝列;北眺风雨,乔木插天;南临古镇,气象万千。古塔、高楼、学校、民宅错落有致,交相映辉。天公巧构,灵气灿然。鲸波皱而云端织,鳌浪鼓而烟雨餐,草则绿萍紫荇,果则红菱白莲,鱼则玉鲫金鲤,鸟则翠雀金鸢。东湖以其独有的风貌,给人留下美不胜收的景观。是故,鄱阳旧有东湖十景

    东湖十景歌
湖心孤寺白鸥翔,
洲上百花吐芬芳。
两堤柳色湖光映,
双塔铃音随波扬。
荐福茶烟袅袅送,
新桥酒帘飘鱼香。
颜亭荷雨珍珠撒,
孔庙松风思仲淹。
芝桥晴云衔五老,
松关暮雪舞翩跹。
东湖十景风光秀,
江山如画我故乡。

芝桥晴云飘古今
楼殿冠崔巍,灵芝安在哉。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得食鸦朝集,闻经虎夜回。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这是北宋景祐年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谪贬鄱阳任饶州知州时,留下咏芝山的诗句。
芝山,初名北罔,又名土素山,在县城鄱阳镇西北,海拔73.4米,面积30多公顷。唐龙朔元年(661),这里发现三茎灵芝,刺史薛振将此山改为今名。不久,本地人建亭于山岭,取名芝亭。每到朗朗晴日,登上此亭便可远眺庐山,饱览湖光山色,至此,山亭一度又叫五老亭。芝山南麓有座禅寺,唐朝初期建。寺后有碧云轩,此轩为范仲淹歇息读书的所在。现在,芝山寺虽历经兴衰,但仍保留了三楹。此外,在芝山西南麓,还有一处古迹止水亭。止水亭是南宋节烈丞相江万里所建。江万里罢相后到鄱阳定居,因目睹南宋王朝的腐败没落和元兵的兴起,他心如止水,悲叹不已,便凿池并取名止水,在水池旁另立一亭曰止水亭。不久,元兵攻陷了鄱城,消息传来,江万里悲愤填膺,率一家17口投赴止水,以身殉国。
孔庙松风忆范公
孔庙原指县城朝天门外、东湖北岸的县学宫。这里曾有一处郁郁葱葱的松林。相去不远是建于唐贞观十年(636)的妙果寺。北宋范仲淹知饶州后,他对这里的秀丽山水发生了浓厚兴趣。依他看来,这块土地不久将有人杰出世。于是说,妙果寺禅院有塔高耸,又在城的东北(指旧城池的方位)突起十几丈,这是饶州文章的响应之处。从城上往下看,几个湖水脉连秀(指内外东湖及李家湖等),是读书人润湿显示的地方,于是在这里建立州学。从此,不息松涛声,朗朗读书声,以及禅师们的诵经声相交映织,此起彼伏,成了一道格外风雅的景观。
湖心孤寺映波影
湖心孤寺即浮舟寺。据《鄱阳县志》记载,浮舟寺所在处,原是秦时吴芮部将梅 ,操练水师的督军台。寺于宋治平二年(1065)始建,元末时毁,直到明万历二十年(1592)知府杨际会复建浮玉堂、弄珠轩。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郡守黄家遴又建伴鸥亭于湖心。以前,湖洲是孤立在东湖这中的,游人要去湖洲游玩,必须用划艇过渡。民国初,本县人查乘风,将环湖的城墙基石拆除,用以构筑成堤坝和湖洲相通,于是有了现在的情景。后来,他又牵头在寺前培出一角,把伴鸥亭移到新培的湖洲上,这样一来,湖心不再是孤寺,而是亭寺相间,绿树婆娑,清波凝碧,渔歌唱答,为十景中尤为赏心的去处之一。
洲上百花香长在
百花洲在督军湖的北面,也就是现在东湖荐福山北麓的黄家洲以南,支家嘴以北一带。据旧《鄱阳县志》记载,元末明初,有浙江籍人陆景明来鄱客游,没想到东湖湖光山色如此迷人,遂产生了长住的念头。这位爱好园圃的浙人,便在洲上辟土种花,移来江南名花著卉,以至这个不小的湖洲之上,花开四季,繁华似锦,于是有了这个雅景。现在,虽然物是人非,花洲不在,但后来的人培植出本地名产韭菜,青翠碧绿,香味浓郁,是本地美蔬,它以独有的风格走进千家万户,香飘每个角落。近两年,昔日百花洲的大片土地,已纳入城北开发区,相信在引凤筑巢,诚招天下客商的措施下,这里会锦上添花,春光永驻。
双塔铃音有余声
双塔,指的是妙果寺和永福寺塔。
妙果寺塔建于唐,塔在寺前,高十七丈。清末时毁于自然灾害,旧时尚有塔基,后荡然无存。
永福寺在现土井巷中段。梁武帝天监九年(510),鄱阳王萧恢舍宅为寺,名显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始改名为永福寺。永福寺塔在永福寺东。宋天圣二年(1024),浙江天台山寿昌寺巡礼僧用言、宝伦来寺主持造塔,基深10,上垒七级,42,占地面积80平方米。至今在塔南还留有建塔时的痕迹:上、下棚巷。这两条巷是当时送料上下架棚所在,因此得名。古时塔顶尖凸之下便是翘角飞檐,檐角边悬有铜铃,风吹铃响,清脆悦耳。这两座塔一在城外,一在城内,遥相对峙,铃声互应,别有一番情趣。元代本县才子叶兰有诗说:"双塔凌良霄,风铃敲夜永。幽香度寒泉,余音乱秋景。琳琅合天籁,百虑动深省。听之亦岑寂,独步菩提境。"当时景境,尽在诗中。
两堤柳色容颜改
旧时,东湖有两条堤东西相望。一是德新桥(今新桥)通荐福山的一条堤坝,这条堤筑起后,东湖开始分内外两湖,堤以东为内湖,堤以西为外湖。另一条则是永平门外(东门口)的柴家巷,也就是昔日东湖入鄱江的另一个出口吊桥北端,至二条巷的一条堤坝。这两条堤上,垂柳夹道,柳丝婆娑,每到春夏,宛如两条绿色长龙,浅卧湖滨,遥相互应。尽管,这在当年是一难得的景色,它与今天的东湖大道相比,那就逊色得多。东湖大道东起荐福山,西至七条巷,77,堤面宽20,横截东湖,贯通东西。堤上车水马龙,香樟长青:两岸高楼耸立,鳞次柿比,而东湖清波荡漾依然不减当年。
荐福茶烟风景新
荐福寺在荐福山,荐福山滨督军湖以东,在一千多年里,荐福寺一直是鄱阳的名刹。这里有唐初欧阳询所书的《荐福碑》,有颜真卿为覆盖碑文所建的"鲁公亭";有唐代诗人戴叔伦住过的书堂,有范仲淹构筑的"莫莫堂"。又有"颜范二贤祠(颜范即颜真卿、范仲淹,俩人都在鄱阳任过州官)",和陶侃衣冠冢。因此,名闻天下,历为胜地,文人墨客来鄱,都喜欢到此集会,品茗论文,谈古说今,这里熬汤煮茶的烟雾从早到晚,从不间断,由是便以此为景,名曰"荐福茶烟"
1939
,鄱阳私立士行中学在此创建。新中国建立后,士行中学发展壮大为波阳一中,莘莘学子据此勤奋苦学,立志报国。多年来,从荐福山波阳一中走出的学生考上大中专院校的6千余人之中,涌现了不少科技精英和杰出人才。
:《东湖赋》
东湖赋
(
)程作舟
番之有东湖,犹杭之有西湖也。番之江绕城南而西溢焉,此湖则绕城东而北焉。一堤中分,两湖夹镜,水色山光,四时变态,不待点缀而自然清丽,是为名人墨客之所不能尽者也。乃西湖以繁华志盛,而东湖以清真见遗。余往来湖山久矣,触景兴怀,长言见志,乃为之词曰:
谁山之有湖也,盖 而为?水之都流也,而有汇焉?汇也而有限焉,遂以为潴也,而名之曰湖。而此湖之在番也,独淼淼而绕乎芝城之东。东者,事之始也,气之动也,而水之性也。乃此城复砥而柱之,亦何异乎障!百川而之东,当其上乘。广泽兼接,祁滩千支,万派曾汇于番江。地据扬州之胜,星分斗野之光:阁山浮印,柳林四涸,清湾列队,双港为关。夹彭蠡,拄康郎,穿三桥而穴沼界,二水以横梁。水分上下,堤亘中央,上团聚而明镜,下杳渺而倾囊。浅者为渚,深者为潭,狭者为港,阔者为泽,直者为注,曲者为湾。时涓涓而流沫,或汹汹而成洚。鲸波皱而云霞织,鰲浪鼓而烟雨餐。草则绿萍紫荇,果则红菱白莲,鱼则玉鲫金鲤,鸟则翠雀金鸢。常以渔翁杂迹而相狎,且偕叶舫同游而争先。若夫九曲为涯,四山作岸,山影断而复连,树色明而复暗。西望土素,夕照开屏;东邻荐福,朝曦列障;北眺风雨,雩亭插天;南滨城隍,市廛连蔽。塔侧影而横空,寺悬幡而逼汉,柳扶苏而成行,楼阁参差而出象。罾舍纶竿兮任浮沉,鱼刀竹筏兮恣来往。尔乃天光云影,鱼跃鸢飞,朝则寒云出岫,暮则野火侵扉,晴则光浮日影,雨则珠溅云衣;春则柳腰烟湿,夏则水面风微,秋则蒹葭梦远,冬则蓑笠眼低。四时之侯各异,一日之气不齐,览江山之变态,想妙手于王维。所以,园翁、溪叟、骚人、赋客搜辑旧闻,传为新史,留心风景之间,放眼湖天之外。四水旁闱,一钟独出,清梵流音,鱼龙咋舌,则湖心之弧寺也;舟子停桡,春风暗渡,遥望平冈,煮红醉绿,则洲上之百花也;曲岸长杨,歌楼掩映,青旗扶风,引人入胜,则新桥之酒帘也;僧房闲寂,枯坐淡禅,焚香煮茗,鹤避林烟,则荐福之茶烟也;瑞草峰头,杳无人迹,日影迷离,一山岚气,则芝岭之睛云也;风雪满桥,蹇驴缓步,正好寻诗,忽归渔父,则松关之墓雪也;百尺虬枝,叶风披拂, 有声,回琴点瑟,则孔庙之松风也;绿线如伞,或高或下,追风弄影,琼珠错落,则颜亭之荷雨也;莺梭浪掷,织就春荫,长柳系雨,青眼窥人,则两堤之柳色也;子夜风清,栖鸟梦断,一部鼓吹,惊闻天半,则双塔之铃音也。人因景重,景以人存。吴月湾之绝句,叶醉翁之新声,情多慷慨,语复嶙峋,山川为之写照,景物乐其纵横。抚此佳话,念彼古情,范侯之风未远,吴王号令如新。聆禅心于虎啸,想绝笔于雷鸣,幼公书韵兮蹇萤火以消沉,去伪弦歌兮涉草窗以披纷,访忠臣于滩上,问烈士于桥 ,山川自然而胜,人物以本分而尊,果尘氛而不滓,虽僻处而犹灵。惟其清也,故不假于粉饰之力;惟其真也,亦不屑乎标榜之声。则此如鉴之水也,夫岂无蛟龙之所宅?神灵之所居,而落落同于贤士之无名。
狮山犹念岳武穆
顺昌江上行,距县城60千米是凰岗镇所在地的凰岗。站在凰岗朝偏南的河东岸望去,有一座不甚太高,却峭壁悬岸的山。远远地看去,这山酷似雄狮,不但首尾俱备,就连临江怪石鳞峭的石壁,也如同雄狮的耳目口鼻。因此,人们称它为狮子山。其实,狮子山原名巍石山。南宋绍兴元年(1131),抗金英雄岳飞,统兵平鄱阳湖水寇后,途经凰岗,驻节山上的龙居寺,并题诗石壁:"巍石山前寺,林泉胜复幽。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我来嘱龙语,为雨济民忧。"据说,岳武穆曾为之中的白雪句,往返10千米。原来,岳飞起初是将白雪写为白发的。行至5千米后,觉得发字不妥,于是单马返寺,没想到老僧已将此字改好。传说,龙居寺还有一副对联是岳飞撰的,其联为:云影回环龙自在;花香芬馥佛如来。后来,龙居寺迁至了狮子山对面的河西岸。离寺不远,有数株古樟树簇拥丛集,葱绿如盖,形状极圆,有如绣球。当地人说,这是狮子滚绣球。如今绣球不复存在,狮子依然雄踞,那伏卧如跃的神态,使人浮想联翩,遐思不已。
仙坛昨日景观盛
过磨刀石往东北行,有胜迹名马蹄山,山虽不高,声名久远,此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五十二福地。相传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有仙人王遥入山修炼,至晋元康二年(292),真人白日飞升,这里不但留下诸如仙人骑马飞升时的马蹄印记,也成了道家择观的福址。隋大业二年(606),道士曹志虚正式建观,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直到同治后观宇倾圯,福地消迹。
仙坛观鼎盛时,观宇巍峨,香火旺盛,占地规模极大,当时观有十景之说,:马迹山势、道汉湖光、延祥观字、朝斗灵坛、药炉苔藓、丹井清泉、方池珠漾、驾虹渡马、马迹波谷、柏潭降虎。宋范仲淹也曾赋诗:"灵台拱上百神清,碧坞红霞相映明。曲径犹无青草合,乱峰时有白云生。亭亭翠纛高山矗,隐隐狂雷落石轰。待得丸霄弯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可见,在北宋时,仙坛观(当时叫延祥观)便已闻名遐逛,声赫名显了。
长山如珠鄱湖撒
去县城西北25.5千米,一群起伏的山体,散落在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中。这些山体虽然为数不多,却目睹了古彭蠡的变迁,经历了鄱阳湖的无数次洗礼。如今屹立在鄱阳湖东部水面上,点缀这里的风光。这就是鄱阳县双港镇的一块属地:长山、下山诸岛。
长山,曾名强山,西邻都昌县境,西南与下山隔水相望,面积100多公顷。峰峦起伏,岛石鳞峋,主峰尖峰岭为141米高程,南北走向,呈橄榄形,故称长山,著名渔村长山村座落山腰。下山,距双港镇西南16.5千米,主峰海拔70,下山村在岛中憩息。这两个岛分别被天然渔场汉池湖、焦潭湖包围,岛上绿树成荫,林木扶疏,梯田云绕,村舍散落。登岛顿使人感受到空气新鲜,恬静宁谧,尘嚣远离,身心舒爽。尤其是夏日,清风徐徐,舟楫点点,极目远望,浩波无际,会让人倍感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若有兴致与渔家一同下湖,感受尤为新奇,或轻波荡漾,或惊涛骇浪,或渔歌唱晚,或波光掠影,给人以遐想和惊叹。这两个岛看似孤单,却出人意外。在长山岛上,曾发现过唐代瓷窑,又有着天然洞穴。假如,这些湖岛能开发成休闲的旅游点,那么,它岂止是消除尘嚣和繁忙的良好去所,还能回归自然,让你领略到大自然赋予你的各种情趣。
双港古塔是胜景
饶河出饶城,便向西北浩浩流去,5千米后一个急转弯,弯的凸起处就是双港。1998年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前,湾边龙王山上有一座残塔。垦然,塔早已失去昔日的风貌,但给鄱阳山水增添了美不胜收的姿色。每到夕阳西下时,你站在青山圩上向西眺望,只见红日低悬,河水浩荡,浮光跃金,乱云如烟。一边是那粼粼波光跳跃闪烁,一边是塔影石壁如隐如匿,灿烂处流光溢彩,溶溶漾漾;黯淡时似墨如黛,凝重端庄。这时,映进你眼帘和跳入脑海的是,反差强烈,动静和谐,让人遐思联翩。这简单的复杂,缤纷的单调,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鄱阳人的精心构筑,顿时,古老的文化底蕴,旖旎瑰丽的山川风貌,使你不得不把它与悠久辉煌连在一起。
其实,双港塔并不古老,它距今只有近400年历史。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605),饶州知府叶云福、鄱阳知县顾自植所建。当时,有传闻说,龙玉山下的双港湾是龙潭所在,因水深流湍,常常危及船、渔,打算在龙玉山上建造起龙王庙一座,以祈船渔平安。然而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九日的一场大地震,使县民加深了镇鳌锁蚊的决心,于是在翌年便动工兴建。
双港塔层高为七,八面体,塔基12平米,自建造不久,便厄运累累,先是塔顶遭雷击坍塌,后因风雨侵蚀而受损,直至1998年大水,终因山体崩坍失去支撑而匐然倒塌。双港塔虽然消失了,但它留给鄱阳人的印象却是如此深刻。因为在数百里的鄱阳湖周边,至今还没有一处风光可以与它媲美。
白沙洲上赏湖韵
自沙洲原是荒丘,现在是白沙洲乡政府所在地。197512,鄱阳抽调10万民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筑起一条长5.8千米,堤顶宽8米的大坝,截断珠湖与鄱阳湖的连接,从此白沙洲这个荒丘,才被人们发现了它的奇特,使你在水的氛围中,加深了对湖的观赏和认识。大堤雄伟宽阔,西南起罗墩,东北接车门,连接点是白沙洲。珠湖和鄱阳湖有了明显分界。坝东波平如镜的珠湖,水光潋艳,小山似 ,渔舟三两,钟毓灵秀,恬然自适。坝西,彭蠡浩瀚,气象万千;波涛壮阔,凉月满天;樯橹隐现,极目无限。然而,白沙洲最让人赞叹不已的,是位于乡政府西北的陡壁,它是让人尽情感受湖光大观的"最佳窗口"。壁陡如削,鬼斧神工,高十多米,峻峭巍峨。站在上面,你不由得会想起岳阳楼下的那堵城墙。放眼望去,在不同季节里有不同景观。仲春,蒙雨初歇,水含烟绿;孟夏,烟波浩淼,浊浪排空;清秋,长天秋水,落霞孤骛;隆冬,长洲巨滩,万鸟刘鸣。
珠湖如盘托青螺
离白沙洲不远,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碧波荡漾银盘般的珠湖中,托着一个青螺般的小岛一瓢里山,岩壁直立,青翠葱笼。清季,有本县文人王定远这样描写它:"觚山东去是瓢山,未共箪悬陋巷间。夜挂冰轮光彻底,晓云雾带影斜湾。谁将柳子波心剖,况有莲花渡口环。北斗岂堪同挹酒,天浆独酌半空间。"诗人这样描述,或许是受了文学家范仲淹的影响。因为此山有庙一座,为北宋时所建,范文正公任职饶州,来此游玩时,不但书以"小南海"三个字赞誉,而且撰下一联云:"福地飞来小南海,禅心静到大西天"。如今,庙宇不存,"青螺"依然,树木蓊郁,生机勃勃,这座小岛上,百鸟群集,一片欣然。
莲山有宝待君识
沿着景湖公路西行,在离拓港乡不远,就能看见北面有座大山盘亘,它就是莲山。
莲山海拔288.8,面积有800公顷。山周围有临江、马鞭、林七、孔山等小山分布,与主峰相构,有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而得名。昔时的莲山,山势峻险,树木苍翠,只有一条曲径通向山顶。山顶上一座建于唐贞观四年(630)的古庙,规模宏大,气字昂然。庙后有古柏,大可合抱。柏后有井,清冽甘甜,大旱不涸。山后有洞,传说为仙人万祖法师修炼之处。万祖法师与观音大士斗法,祖师不敌,左手受伤,便躲在此洞修炼了18年。山腰有两个"仙丹",一年四季,清泉涌流,泉水清澈如镜,光亮照人。现在一口已经干涸,一口长流不竭。山南有两口池,一名油池,一名盐池。传说过去这两口池常年淌出油和盐,有女比丘将流出的油盐偷下山去卖,从此这两口池便再也不流油盐了。如今,两池尚在,油盐却元。尤其让人感兴趣的是,这里是古文物的发掘地。山下的莲塘、彭丰一带原有80多座商周和两汉时期的古墓。虽然已有不少古墓自民国以来便遭到毁坏,但至今仍有30多座保存完整,有待挖掘之中的文物。此前,在这里出土的文物有:剑、铁鼎、陶瓷仓盖、果盒等。另外还刻有网线纹、叶脉纹、花格纹等八、九种纹饰的墓砖。无疑,这里定有不少未解的谜。莲山,除了让人熟知的典故之外,更有值得探究的秘密。
龙潭至今留蛟痕
去县城以北70千米是谢家滩镇,由此往西北11千米是大岩山,这里有座红岩水库,在它的尾端隐匿着一座深潭巨穴。这不宽的峡谷,危岩犬错,古木参天,林荫浓密,遮天蔽日。就在这山径幽远,峰回路转的所在,有一水帘自数丈高的峭崖上喷冲而下。水头落处,则是一丈余之大的深潭。潭水晶莹明澈,碧波翻滚跳跃,终年不断的瀑布落进潭口,不见余水溢出,唯有水沫腾雾,此潭深有几许,游者无不惊诧。据说,宋代有一名僧仙游于此,以四两胡丝(胡人用的丝线,极细)系物探测,丝尽无底,深不可测,于是留下很多传说:龙潭原不太深,只有数丈。一天,东海龙王闻听此潭以龙命名,不胜恼怒,于是驾云来到,凌空栽下,以求究竟。岂知此潭内大口小,蛟龙身陷之中,无法脱出,无奈中,以错就错,从地里潜回东海。从此,潭穴无尽无头。
在龙潭上方,是岩顶。岩顶上有一擎天石柱,当地人称之为缚龙石。传说,此柱高耸入云,后被雷击,沿剩7米多高。旧时,有和尚云游到此,见此景观,口打一偈云:龙潭通海,石柱冲天,雷公不打,大岩出仙。在深潭两侧,各有一天然石洞,各长约百米,宽4米,内有石凳、石桌、石狮等物,天然摆置,不知始于何代。
柳公楼:在旧城西北角(即现在滨洲路波二中一带),南北朝时粱朝柳恽为鄱阳太守时所建。登此楼凭栏远眺。豁然开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是江西胜景之一。唐大历中改为望江楼(《江西通志》作望归楼),贞元十九年(803),李吉甫恢复其名。
鄱江楼:在南门城上(即现在的南门口),唐钱起有诗(已佚)。本县所有楼观都屡屡改名,惟它楼名不改。明初,太祖朱元璋来鄱阳,在此接见父老乡亲。
玩鸥楼:在东湖边。明李榕建。李榕曾以明经身份担任福建同安教谕,后罢职归乡,便有自家住宅之后构建此楼,居高而下,俯瞰东湖,并自题为玩鸥。同时代人王慎中有记,认为无求而日足,不争而常闲。李榕也读书浇花于其间,有朋友来了便以酒相待,一边喝酒一边吟唱诗歌,至老都兴致盎然。
碧云轩:在芝山寺海会堂后。《范文正公遗事录》载:碧云轩,芝山寺海会堂后之小轩也。外瞰危石,中 香槛轩檐之庭,栽列花木兰芦诸药,似有高人达士趣。向公守饶时,有 上人居此轩,公每到寺,必适其处,爱其闲寂潇洒,常为留题。轩屡遭废兴。清乾隆十二年(1747),参政李根云主持重新修造,后又圮坍。嘉庆十二年(1807)鄱阳县令王泉之重修,道光至同治年间毁坏。
求放心斋:本县程正思建,宋汪子卿、祝汝玉、朱熹作铭。
小隐:在乾天门外(灵芝门),南宋洪景庐(洪迈)别墅,一名盘洲庵,又有竹庄、琼花圃等号。
尧故亭:在双港镇尧山下,与山丘相平,有古大堂基十几处。相传尧南巡时登山(一说为尧时大水,百姓避水于此山,故名)所以建亭。《江西通志》有尧山隐处,为唐王少府别墅。唐刘长卿有诗
鲁公亭:在东湖之滨的荐福山,有唐欧阳询所书荐福碑,颜真卿特盖亭遮蔽,所以叫鲁公亭。东湖十景之一的颜亭荷雨,指的就是且此亭观下雨时东湖的雨打莲荷景观。
江亭:唐李嘉祐建,刘长卿有诗。
四望亭:在旧郡城上,范仲淹建。韩琦、王十朋有诗。
野处亭:在城西滨洲,南宋洪迈退居鄱阳后,孝宗皇帝御书野处二字相赐,故名。
玉雪坡:在旧州宅西(原五一广场一带),元周伯琦羡慕这个地方,便在旧宅坡上,尽种梅花,并自号为玉雪坡。吴师道、朱德润、揭傒斯、虞集等都有诗。
史公柳:有史汉柔在唐末时避乱来鄱,沿江植柳,即今柳林头(又名柳林津,现为管驿前村晏公庙一带),宋知州史定之立碑,大书史公柳三字。
范公松:宋范文正公,植百株松于庆朔堂(府衙)四匝。
鸣山柏:在城西北鸣山庙前。相传明太祖朱洪武被陈友谅追杀,躲至柏后,陈友谅箭至,柏抵陈矢,明太祖免害,此后被敕封为柏树将军。
古迹
番君学堂:在郭璞山下,世传吴芮读书处。
问铸堂:在永平监内,为唐朝铸钱的所在。
庆朔堂:范仲淹建,在州衙(现鄱阳中学)花圃北端,左瞰"蜀锦",右连"流环",前占"春香""静虚",旁对"湖光四望",因仿诸侯藏朔马,故称"庆朔",并亲植花卉。
识山堂:宋别驾矢性建,在旧州宅木家山(现鄱阳中学),彭汝砺有记。天睛登此,可望见庐山。
九贤堂:在旧州治内,宋绍圣中(1096年左右),通判陈贻范建。九贤者即:三国吴周鲂,西晋虞溥,南北朝梁朝陆襄,隋梁文谦、柳庄,唐马植、李复、颜真卿,北宋范仲淹,他们都在饶州任过州职。
三贤堂:在旧州治内,祀奉唐颜真卿、北宋范仲淹、南宋洪皓。
泽存堂:在凰岗义城,明刘彦 建。
文翁宅:在县东75公里,基址俱存,有井澄清,陇前栽桐树。
雷义宅:在县东北35公里大雷岗,后汉雷义所居,宅基有井,中有铁釜。
雷焕宅:在县东北45公里小雷岗,晋雷焕所居。
陶侃宅:陶士行故居,在城内肖家巷(今德化桥东首),旧有延宾坊和坊碑。
梁鄱阳王萧恢宅:在土井巷内(现永福寺塔西南即原建筑公司仓库和观音堂一带)。梁天监元年(502),鄱阳王萧恢母费氏双眼失明,王乞求于佛,后复明,特施舍宫殿为显明寺(后改为永福寺)。其东南有胭脂桥,相传王宫内洗妆常有胭脂水流出,故名胭脂桥,即现在的西门路土井巷口。
戴叔伦宅:在荐福山荐福寺,唐德宗时,诗人戴叔伦来鄱求学并访刺史马戴,戴为他建宅于湖滨的荐福山。
洪适宅:在澹津湖畔,后改为洪忠宣公祠。
明淮王府:即永寿宫,在桃源山(现王府山)。明正统元年(1436),淮靖王朱瞻墺,自韶州(韶关)迁鄱阳,在府治建王府。其子祈铨建永寿宫,又建宝书楼。明亡后宫圮坍。清顺治元年(1650),饶州知府翟凤翥,申请以淮藩废址改建府学宫(即现在的博物馆)。淮藩府时有八景和钓鱼台。八景是蓬莱清隐、绿竹漪淇、水涨平溪、小桥胜迹、墨翰林、群芳圃、芸香境、香雪窝。
姜白石故里:在滨洲门外姜家坝,为词人姜夔家住地。
西湖别业:在滨洲门外姜家坝,明探花姜金和建。
福字厅;在王府山,清王传建,王为清世宗胤 的老师,所以有雍正皇帝赐的讲幄清班匾额和亲书字。
乡贤祠:在大成门外,雍正二年(1724)建,祀本县先贤12人:晋太尉、长沙郡王陶侃、宋礼部尚书彭汝砺、进士梅山先生周 、元参知政事周伯琦、明典籍博士刘彦 、处士何英、大理寺少卿胡闰、行人司左司副余迁瓒、颖州知府严而泰、清国子监酒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阅道、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传、乾隆进士、湖南浏阳知县、陕西蓝田知县周崧晓。
番君庙:祀长沙王吴芮。旧在州治内,宋景祐年间范仲淹知饶州,迁庙于治西北。明洪武八年(1375)迁十八坊毛家港(现称长沙庙衕)。
止水亭:宋江万里罢相,凿地芝山后圃,以匾书之曰:止水。起初人们不懂其意,待到元兵攻陷鄱城,江万里全家赴止水而死后,方明白其故。后来池涸亭圯,现亭为建国后重建。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07935821 传真:0793-6270895 邮箱:552376320#qq.com
地址:江西鄱阳县鄱阳湖大道水韵芝阳1号楼 邮编:333100
Copyright © 2004-2024 鄱阳县新华电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