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古县渡文化三题

古县渡文化三题

关键词:吴芮 望夫岗 雷义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鄱阳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pyccoo.cn
  • 感谢 yushengshu1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78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地处昌江中下游的古县渡,曾是鄱阳县县治,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建镇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尚德重义的雷义在这里隐居;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远见卓识的雷焕在这里成长;“英雄救美,坚贞不渝”,惊世骇俗的望夫冈传说在这里诞生;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忠贯日月的洪皓在这里长眠……

 

吴芮故城

 

秦代吴芮建县,县城在何处,李炳才在《同治<</SPAN>鄱阳县志>史考》梳理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一在今古县渡。现存的清代四部《鄱阳县志》都记载:秦吴芮为番令,初建治城东六十里,即今故县渡。二在今鄱阳镇。持此说的有7点依据,其中最早的是南朝梁沈约《宋书·州郡志》记载:“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立治鄱阳县,赤乌八年徙治吴芮故城。”李炳才本人的观点是:“查赤乌八年后未再有迁治事,鄱阳县治一直在番水之北、芝山之南的县城,故所指吴芮故城不可能是古县渡。”三是民国《鄱阳县志稿》认为在凰岗鄡阳村一带。

李炳才老师的观点,源于鄱阳镇有督军湖、番君庙、长沙王庙地名等,所以认定“吴芮故城”在鄱阳镇。这一点他没明说,而只说了“赤乌八年后未再有迁治事”,由此推断“吴芮故城不可能是古县渡”。

我认定“吴芮故城”就是古县渡,理由有五:一是既然有“故城”之称,就应有“新城”之谓,是相对而言的,如成语“吐故纳新”、“革故鼎新”等。二是鄱阳县城曾在古县渡,有据可查。唐章怀太子李贤作《后汉书·雷义传》注说过:鄱阳县城在今饶州鄱阳县东。三是“故县”是古县渡的专名,清康熙年间史斑写有《过故县渡》一诗,“故县”与“故城”一脉相承。四是鄱阳与“吴芮故城”相提并论。上述南朝《宋书》称“治鄱阳县”,“徙治吴芮故城”,说明要么是从鄱阳迁(徙)古县渡,要么是从古县渡迁鄱阳。从逻辑上看,“徙治吴芮故城”指迁治古县渡更为合理。因为“治鄱阳县”是没有歧义的。五是李炳才说“赤乌八年后未再有迁治事”,结论也难以站住脚。据《读史方舆纪要·饶州府》载,三国时,鄱阳郡治在鄱阳镇,后迁古县渡,晋代和南朝宋迁广晋县,南朝齐复迁鄱阳镇。

《读史方舆纪要》还说:“鄱阳城,在府东六十里故县渡。汉县盖治此,即吴芮所居也。后汉时,县亦治焉。建安八年,鄱阳山越乱,孙权使吕范讨平之。自晋以后,皆为鄱阳郡治。唐移于今治。《志》云:今府城本吴芮筑,广周七里。孙吴时,周鲂增九里三十步。或曰此即鄱阳故城,非今郡城也。郡城盖唐初所筑。”

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五个重要信息:一、古县渡一度为“鄱阳城”;二、故县渡就是“吴芮故城”;三、前后汉县治都在古县渡;四、建安八年(203)发生鄱阳山越之乱,也就是农民起义,建安十五年迁县治;五、自晋以后,古县渡还是鄱阳郡治,唐代移于今治。

不管“吴芮故城”在古县渡还是在鄱阳镇,“吴芮故城”这个命题对古县渡文化来说都有意义。

 

大小二雷

 

《太平御览》转引南朝宋·刘澄之《鄱阳记》曰:“大雷冈在县东北,后汉雷义,字仲公所居。又有小雷冈,雷焕所居之处。”大雷冈现在叫大雷山,小雷冈现在叫寅吉岭。

雷义(生卒年月不详),字仲公,鄱阳大雷冈人。东汉时,任郡里功曹。他公正廉明,成绩卓著,为人称道。他曾经为一个待决的死刑犯平反冤狱。死囚感恩戴德,拿着黄金登门酬谢,被雷义拒收。多年后,雷义维修房屋,发现梁上一包金子,便四处查访死囚,发现此人已经不在人世,于是他把这包金子原封不动地上缴县曹。

雷义最经典的故事是他与陈重的交情。雷义因事受贬回乡后,又被荐为茂才。雷义觉得陈重德才兼备,于是让位于陈重,但刺史不从。雷义便装疯不应荐举。这件事很快就流传开来,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用“雷陈”形容友谊真挚,交情牢固。也作“陈雷”、“胶漆交”、“交情陈雷”、“胶漆相投”、“陈雷胶漆”、“如胶似漆”等。

雷焕(242-303)(生卒年月据《雷氏起源》),字孔章,鄱阳小雷冈人,善星历卜占字,有“博物士”之称。据宗谱记载,雷焕葬饶州府鄱阳滃港(今称西峰岭)。

晋惠帝时,司空张华见斗牛之间有紫气,问雷焕何故。雷焕说:“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张华问剑在何处?雷焕答:“在丰城。”于是拜雷焕为丰城县令。雷焕在丰城监狱掘得双剑龙泉、太阿,雷焕乃送一剑于张华,自留一剑。张华得剑,十分喜爱,常常放置在坐侧。后来张华被杀,宝剑也不知去向。雷焕死后,宝剑传给其子雷华。后雷华在延平津渡河,剑忽于腰间跃出掉落水中,派人下水捞剑,剑已不知所终。

后遂用“丰城龙剑”、“延津龙剑”、“龙泉剑”、“冲天剑”、“龙光”等形容人的声望、才华或物的灵光宝气;又用“埋剑”、“埋狱”、“匣剑”等形容人才被埋没,不被重用;还用“掘狱”、“掘剑”、“剑出丰城”等形容发掘或起用未被重用的人才,或发掘被埋没的事物。

 

望夫冈传说

 

望夫冈,在鄱阳县古县渡镇境内,海拔73.5米。晋代干宝《搜神记》记录了鄱阳望夫冈的故事,情节大抵如下:

鄱阳有个叫“望夫”的山冈。从前,鄱阳人陈明和一个梅氏家族的女子有婚约,但没有成亲,有妖怪假扮陈明把女子迎娶了回去。陈明去到占卜者处祈求指点迷津,那人占卜后肯定地说:往西北方向五十里的地方去找她。陈明带着邻居秦文,按他的吩咐去了,找到了一个大洞,大洞很深。秦文用绳子把陈明绑好,悬吊入洞内,陈明果然找到了他的妻子。于是,陈明把未婚妻绑好,叫她先出洞。梅氏出洞后,邻居秦文竟然昧尽良知地不把陈明拉出洞。梅氏于是发誓,表明自己嫁给陈明的坚定志向,并登上了这山冈顶上,盼望她的丈夫归来,因而人们把这山冈叫做“望夫冈”。

美国学者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有长篇论文《云中落绣鞋——中国及其邻国的AT301型故事群在世界传统中的意义》,该文指出,《望夫冈》所述,“尽管不及现代口头异文那样成熟丰满,但据我们所知,它无疑是最早含有姑娘凭绳得救和主人公被同伴出卖等特殊情节的异文。因此它可以被称作世界上最早的301A型故事的异文。”刘守华《一个影响深远的唐代民间故事──“望夫冈”与“云中落绣鞋”型故事》(《文史知识》1997年第1期)傅修延《赣文化论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等著作,都对鄱阳望夫冈传说作了高度评价,认为《望夫冈》是江西“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之一”。

在今天的鄱阳,甚至事发地古县渡,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解《望夫冈》的故事,正如傅修延所说的,望夫台的故事被陈友谅夫人的传说覆盖了。

来源:汪填金的新浪博客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07935821 传真:0793-6270895 邮箱:552376320#qq.com
地址:江西鄱阳县鄱阳湖大道水韵芝阳1号楼 邮编:333100
Copyright © 2004-2024 鄱阳县新华电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