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大历诗人与鄱阳的情结

大历诗人与鄱阳的情结

关键词:戴叔伦 卢伦 李嘉佑 顾况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鄱阳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pycoo.cn
  • 感谢 pyxhyss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47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唐大历年间(766年-780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众多大历诗人或宦、或寓、或游、或吟于鄱阳,与鄱阳结下了千丝万缕的历史因缘。

    作为江南地方官员,他们在鄱阳的政绩不俗,多数堪称循吏良牧;作为文化传播者,他们儒雅的举止,清丽的诗风,对鄱阳本土文化影响很大。

    对于鄱阳人来说,最熟知的诗人是戴叔伦。他是大历贞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戴叔伦(732年-789年),字幼公,一字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同治《饶州府志》卷四“寺观”载:“荐福寺,督军湖北,即唐戴叔伦读书堂,开元间创。”至德元载(756年)岁末,因避永王李磷兵乱,戴叔伦随亲族逃难到鄱阳,度过了青春岁月,并从此步入仕途,一生政绩卓著。

    “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

(《越溪村居》)这是他抵鄱阳后抒写山水风情的诗作。绘声绘色,韵致淡雅,给人一种新雨后清新空灵之感。

     对于这位循吏,鄱阳人民一直深表敬意。清时鄱阳进士张琼英曾在《题戴公堤戴叔伦旧址》一诗中写道:“湖堤疏树满凉风,不见诗人戴幼公。旧宅数声临水磬,萧萧岁月自花官。”戴公旧宅早已圮毁,无法辨认其址,戴公堤尚存。   

    卢纶是寓居鄱阳时间较长的大历诗人。卢纶(约737年-798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曾因兵乱“远寄鄱阳城”。他是鄱阳县令李益的姐夫。他在鄱阳、乐平有吉中孚、耿滓、李端、苗发等诗友。在鄱阳,卢纶大约留下了占其创作总量十分之一的诗作,其中不乏佳作,如:“楚乡云水内,春日众山开。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汉诏年年有,何愁掩上才。”(《送魏广下第归扬州》)“垂杨真可怜,地胜觉春偏。一穗雨声里,千条池色前。露繁光灼烁,日丽影团圆。若到隋堤望,应逢花满船。”(《送张成季往江上赋垂杨》)“楚乡”“淮流”“江帆”“垂杨”“隋堤”之类独特的鄱阳地域景色被聚焦,定格为历史图照。

    最值得提及的大历诗人是鄱阳县令李嘉祐。李嘉祐(724年-783年),字从一,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至德二年(757年),李嘉祐被贬为鄱阳县令。王夫之称李嘉祐是“中唐第一佳手”。李嘉祐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其接受鄱阳本土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南国情调、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复苏与张扬,使李嘉祜诗作神采缤纷:“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锵锵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月隐回塘犹自舞,一门依倚神之祜。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在楚文化的熏陶下,诗人颇能欣赏赛神瑰丽浪漫的风格及艺术化倾向,从中体验人生况味,并对楚文化精神产生认同感。

    其中独具风格、自我意识强烈、浪漫色彩浓厚的诗人无疑要数顾况。顾况(727年-815年),字逋翁,晚年号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进士。贞元二年(786年),顾况征为校书郎。顾况因才华超群,桀骜不羁,“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终于贞元五年(789年)贬为饶州司户参军,这一待就是整整五年。“朝行楚水阴,夕宿吴洲东。吴洲复白云,楚水飘丹枫。”(《从江西至彭蠡人浙江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游子吟》)“鄱阳中酒地,楚老独醒年。”(《送韦秀才赴举》)“江清白乌斜,荡桨胃苹花。听唱菱歌晚,回塘月照沙。”(《江上》)吴山楚水独特风情令顾况陶醉,无限诗情流淌于笔端。

    大历十才子,除吉中孚外,官皆不达,耿淖尤其不济,一生蹭蹬下僚,大历五年(770年),第五琦贬为饶州刺史,曾受第五公赏识的耿淖随即来鄱阳。他在鄱阳驻留的时间很短。“夕阳移楚土,芳草接湘源”,“野步渔声溢,荒祠鼓舞喧”(《奉和第五相公登鄱阳郡城西楼》),优美而神奇的楚乡风情给了他深刻的印象。鄱阳渔歌、巫神鼓舞被聚焦定格。

    谈及大历诗人,鄱阳人民当然不会不说起大历十才子之一吉中孚,因为吉中孚是鄱阳人。或许这位才子离开乡土太久,长期在京城为官,竟然没有留下一首有关故乡的诗篇。大历时期鄱阳民间才女程长文尽管命运悲惨,《全唐诗》倒收录了其诗作,为鄱阳妇女赢得了一份荣誉。

    大历诗人与鄱阳的情缘,是历史赋予的一个机缘,是给鄱阳人民的一个福分,因为大历诗人给鄱阳本土文化——楚文化带来了新鲜血液与冲击,对鄱阳文化精神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唐大历时期起,鄱阳渐以土肥水清、经济繁荣、民俗淳朴、儒风蔚然而著称。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07935821 传真:0793-6270895 邮箱:552376320#qq.com
地址:江西鄱阳县鄱阳湖大道水韵芝阳1号楼 邮编:333100
Copyright © 2004-2024 鄱阳县新华电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