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预录取"高分考生是谁的悲催? 打印 订阅 刷新

  • 不熟悉
楼主回复
  • 阅读:2195
  • 回复:0
  • 发表于:2011/7/25 14:12:32
  • 来自:江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据新京报)“预录取”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高校抢生源行为,教育考试部门为何不早对这种不合规的做法,加以制止,同时提醒考生加以防范呢? 

据中国之声报道,此前安徽无为县无为中学的7名高分考生,收到了南京大学(招生办)招生办公室的预录取通知书,本来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但最后却无一被录取。安徽教育厅昨日回应称,“从教育政策上预录取协议是不被认可的,但是考生可以以个人和南京大学签订的录取协议作为一种契约,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权益”。

当初,南大的招生老师和学生签署预录取协议时,定的理科分数线是645分,但如今南大在安徽招生的最低投档线是648分。成绩在645分到647分之间的这7名考生,于是就被拒之门外。

家长们正焦急地找南大讨说法,可当时和他们签协议的招生老师手机已经关机;南大学生处处长对媒体称,“往年我们都会追加一些名额带走预录取的学生,但是今年分数线提高了不少,安徽省情况尤其特殊,我校已经对该省生源追加至30多名录取生了,现在是一位学生也没办法再接收了,对此我们深表遗憾。”

有教育专家早就分析过,“预录取”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高校抢生源行为。如果考生的分数达到该校在当地的录取线,没有这一纸协议,学校也必须按规定录取;而如果考生的分数低于该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按照投档、录取规则,即使有“预录取协议书”,也无法被这所学校录取。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和家长恐怕很难从“深表遗憾”的南大那里讨到什么说法。



豪墨留痕点评:

安徽陷入"预录取""陷阱"的7名高分考生很冤枉,很悲哀.寒窗苦读十几载,苦苦盼望的高考分数给他们带来欢喜之后,幸福很短暂,他们的大学之梦也许就被名校的不负责任而拒之门外.谁该为他们负责?"预录取"老师,一份"预录取"合同,还是录取高校?他们都应该负全责,却都无能力为,剩下的只有无奈.

这次事件是一个集团的悲哀,也是一个集团的无奈."预录取"合同是违背我国高校录取制度的,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应,也就是一份合同无法维护考生利益.当考生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考生基本上失去了法律的保护武器.那么,这份没有法律效应的空头凭证却成为了各高校争抢高分考生的有利武器,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教育部们的不加制止在各高校看来是一种"默许",这种"默许"在时间的积淀下却成为了"潜规则".任何事物一旦形成"潜规则",事情就变的更加复杂,不是一个高校或者部分考生能左右,出现任何问题,他们在"潜规则"下都显得乏力与无奈.

因此,豪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国家教育部门应该首当其冲,承担主要责任,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义务.7名安徽考生很悲催,作为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更加悲催,他们的漠视与不敏感造成"悲催"局面,这是对他们管理能力和素养的一种质疑,如不能妥善解决,将会影响教育部门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预录取"本身就是一个无法保证的口头凭证,校方很清楚这点,可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预录取"却成为考生们心中几乎等同于"录取书"效应的录取协议.在他们他们拿到"预录取"的时候,也许他们已经把自己当做南大的一名学生,可是,当录取结果没有他们时,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通过这件事情之后,南大在豪墨心中的地位骤然下降,虽然南大也很无奈,但任何理由也改变不了南大骗了考生的事实.那么,南大为什么给考生"预录取"这种根本无法保证的空头凭证哪?

首先,这是一种风险与收益的综合权衡后的"铤而走险"行为."预录取"高分考生可以收揽一批高分考生报考南大,增加南大在高校之间的竞争地位.而他们在"预录取"之前,对录取分数有一个大概的估定.问题症结就在这儿,假如估定分数高于最低投档线分数,高校和考生自然皆大欢喜,相反,低于最低投档线的考生就会成为一种悲剧.对于南大以及其它各高校的这种"预录取"行为也许只是一个冒险行为,但对于考生却可能成为影响一生的重点转折.而此时,考生的利益却显得如此苍白.

其次,在"默许"的"潜规则"下,社会就会形成一种任何考生,任何高校都不能左右的风气.南大与其它名校都是欲罢不能,此事件暴露以后,南大仍然表示明年将继续采取"预录取"的制度,这是多么的悲哀呀!可是,南大又该怎么样哪?在各高校争抢高分考生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南大怎能偃旗息鼓?抱着"要黑黑一窝"的思想,他们也会无奈并乐此不疲的继续下去.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催.

"潜规则"很可怕,可怕在它的影响幅度与深度,可怕在不能靠自觉解决问题,必须依赖具有约束性的法律或者行政干预.国家教育部门出面制止这种行为已经迫在眉睫.豪墨期待出台相关的政策与规定制止此类行为,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诚如是,国之幸!学子之幸!

"预录取"到底是谁的悲催?答曰:"考生的悲催,南大的悲催,教育部门的悲催,社会的悲催!"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