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贵州千户苗寨,大西江的进与退

  • 绿叶
楼主回复
  • 阅读:121835
  • 回复:0
  • 发表于:2016/6/1 8:45:17
  • 来自:江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文/图 史智峰 姜灿慧

  青山绿水,风轻云淡,美丽的西江千户苗寨如同一幅山水画,每年能吸引50万人次的游客,旺季时每天都能达到1万人次以上,自2008年以来,苗寨有了名声,经济有了发展,但依旧逃不了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依然在开发与保持,商业与生态的博弈等各色尴尬中进进退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原生态下的“不夜城”

  2008年,地处黔东南的西江开发了千户苗寨之后,便以看得见的改变呈现在众人眼前。苗寨内一共1280户,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全都是原生态风格,不费一钉一铆,沿着牛角形乱而有序地坐落在山间。牛角的最高处是苗王的住处,这儿有着类似于长老会的组织,苗王如同元长老,作为公正的代表,解决寨内琐事与道德纠纷,负责主持祭祀。这里陈旧的红木、泛白的青色屋瓦,与人字坡顶,都给这个村寨平添了一份亲近的古香。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西江夜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到访的游客多来自广东、广西、湖南以及贵州本地,尤以当地与广东人居多,中青年为主。舒服,是他们对千户苗寨的总体评价。这番评价得益于这里古朴的建筑与凉爽的天气,对于来休闲的人,他们对苗寨赞不绝口,白天在小镇闲逛,走梯田,观流水,晚上到观景台上,看对面的灯光如星星洒落,还可爬上山去走访一户苗寨人家,共进晚餐,感受最本真的祝酒文化和地道的苗家美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但若想要感受民俗文化,游人或许要失望不少。千户苗寨并无多少可玩的景致,除了四面的山,与三条工艺纪念品街区,而与苗寨特色相为呼应的便只有此地的建筑和长桌宴祝酒。人们也只能从四处挂着用来拍摄的服装以及满街苗家女人盘至头顶、带了花的发髻来窥见一丝民族气息,纵然头戴的发髻多数都是假发。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除此,苗寨与其他古镇再无他异。所有开发的古镇似乎都不可逃脱商业化的痕迹,模式化的统一。山脚下的店铺统一翻修,外是木头内是水泥墙。满街的各地可见的银饰商店、糕点店、具有义乌小商品特色的纪念品店、酒吧,夜深而出的烧烤。晚上的苗寨,灯火通明,歌声四起,也似一个饶有情调的“不夜城”。

  前进中的文化错位

  来千户苗寨应是带着一颗休闲的心。苗寨的精华在山上,更是在上山的路上,与山路上行走的苗家阿婆学几句苗语,苗家小妹带你摘几颗桃。若有强烈地感受苗家风情的期望,便会有受伤之感。尽管西江苗寨是世界最大的苗寨,集中住着5000多苗家人,但开放环境下,终不可避免地汉化。除了13年一次的鼓藏节,每年的吃新节,苗年节外,他们的活动几乎与汉人无异。而吃新节以往的男女对歌,互定终身改为了如今的篮球联谊比赛。而旅游环境的开发,也加速了风俗的改变。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老祖宗的规矩都被改变了。以前打谷的时候是不吹芦笙不跳舞的,现在都在吹。”苗寨一位准备上初二的小姑娘说。为了让游客感受到苗家风情,苗寨里不时会有吹芦笙表演,而以往只能在稻子下种、抽穗后才能吹。长桌宴上,游客们餐餐可见的津津乐道的藏鼓肉,在以前只有12年一回的祭祀大典时才能见到,并且只能选用黑色雄猪制成。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苗王50多岁的哥哥感叹时代进步的同时,也在困惑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之间该怎么平衡。“‘你喜欢喝三杯,不喜欢喝八杯’,这个是什么样子,显得苗家人多霸道。再看看现在看见的对歌,哪里是像以前那样发自内心的唱。”

  山脚线的贫与富

  2008年的开发使得西江苗寨当地1/3的人口,约两千人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三产业。“拥有服饰、饰品门面的有100多户,这还不包括开农家乐的。”西江景区旅游办公室主任颇为兴奋地说。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由农业转入服务业,这100多户门面其中一半是租给外地人经营,租金因地段不同,最高可达每月1万元。一位35岁的苗家大姐在“苗家第一寨”饭店里已经工作了2个月,之前在外打工的她,更喜欢现在的生活,没有打工的压力,自家环境舒适,每月收入1000多元也感到很幸福。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而习惯在田间劳作的唐姓大叔却始终忐忑不安,即使已拥有两个零售店门面,收入也不错,但没了土地之后,他一直担心现在的旅游热或许终将淡去,在他看来,如今的旅游人数已经不如刚开发时候来得多。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旅游开发能够促进经济进步毋庸置疑,一部分人对于旅游开发甚为满意。但唐永斌看到的只是环境的不如从前,寨子中高了不少的物价,“开发,他们好,我们不好。”他们,指的是山脚的拥有店面的人,而我们,指的是大多数吊脚楼在山上的苗家农户。这个答案与山脚下店主的答复相仿,就算拥有不错收入,他们也知道在山上的人日子过得不好。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唐永斌心中,山上山下总是两派景象。唐永斌的家与山下的旺铺有半小时的步行距离,快走十几分钟可到,妻子经常会去山脚看看热闹。山脚的游客络绎不绝,小商铺生意好的一月可赚上万元,而对于住在山上的他们来说,一般店面的租金也无法承受。旅游景区门票15%的返回,按照房子新老度、人口数折算,分到每户一年只有二三千元。

  他们像是在开发浪潮中被抛弃的一族,山脚线是他们生活的分界线。线的一边歌声萦绕,店铺兴旺,“农家乐”“银饰店”“影像馆”前人头攒动,入夜时山脚灯火通明,酒吧唱起,烧烤的炊烟片片升起直到凌晨。而线的另一边,他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唐永斌与其他住在山上的人一样,6点起床,爬山半小时到山顶砍柴,10点多回来吃饭,有时睡迟了便要回来晚些。饭后,喂猪、喂牛、喂鸭。喂完家畜,再上山砍柴。每家人基本都种果树,梨子种了没人买,多了吃不下,只得挂在枝头让他们烂去。一头牛养一年卖一万,除去成本,一年只能赚到四五千。养猪与养牛的收入状况相似。没钱的时候,去山下转转,运气好的时候会碰上需要人力工300~400元。工作两三天结束,手头有了钱就回家砍柴、养猪……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西江印象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苗寨景区随处可见摆着小摊卖糍粑和样式过气的苗族小银饰的妇女,3元一个糍粑,10元一个小银饰,但生意寥寥。卖糍粑和银饰的妇女都是天亮从山上下来,候上一天,天黑再收回去。在他们心中,他们只能这样也只会这样。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西江旅游管理办公室主任说,为了打造一个更生态化的景区,以后山脚的吃住都会挪到上面一些,也会另外开发出一片文化产业区。到时山脚线或许只有一个意义,但不知背包客是否会满意。不过唐永斌现在只知道女儿的学校也会迁到高山上,上学的时间多了一倍。(完)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