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中国汽车能靠“山寨”闯世界?

  • 无敌地一一一
楼主回复
  • 阅读:439
  • 回复:0
  • 发表于:2009/11/23 17:06:38
  • 来自:江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中国第1000万辆汽车上月自长春一汽驶出,中国迅猛增长的汽车消费市场对比全球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的美国汽车产业,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大踏步跨入汽车强国的行列。但在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背后,不和谐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值得关心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人们认真思索。


 


腾中收购悍马的闹剧尚未谢幕,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新闻又粉墨登场。在吉利与媒体之间,经过传闻、否认、再传闻、再否认…反反复复的捉迷藏游戏之后,这次出自福特之口的消息显得言之凿凿了。10月底,福特汽车正式对外宣布,将吉利作为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的首选竞购方。


在一片“海外抄底”的狂热中,吉利今天用20亿美元买下当初福特花费三倍价钱买到的沃尔沃,不能不说是抄了个大底。但是,吉利国际并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评论认为这是吉利走向高端走向品牌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但吉利山寨主义的发展观与沃尔沃的品牌形象可以说格格不入,而且之前的案例也充分说明吉利并没有为国际化做好准备。据媒体报道,2007年吉利出资3315英镑成为英国锰铜的第一大股东并成立合资公司,然而2009年上半年锰铜控股仅售出1035辆汽车,合资公司净亏1170万元。作为吉利第一次国外并购尝试,如果控股英国锰铜的最终成就仅仅是那辆饱受诟病的山寨版“小劳斯莱斯”,那么此次抄底沃尔沃无疑具有更浓厚的作秀成分。而且更令人忧虑的是,这样的并购令沃尔沃陷入一种“被”山寨化的尴尬局面。


单纯从产销量而言,2008年实现22万辆业绩的吉利虽然也算是中国民营车企中的佼佼者,而且无可否认吉利也作出了一些技术创新成绩。但从它整个发展历程来看,从创立之初仿夏利的外型、仿奔驰的前脸、仿丰田的标识、仿富康和仿奥迪(吉利控股旗下华普品牌),一直到最近上海车展推出最“雷人”的高仿劳斯莱斯(名为吉利卓越),吉利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观贯穿着外观抄袭的影子。山寨诺基亚、山寨三星、山寨摩托罗拉,中国的山寨手机早已“举世闻名”,而吉利几乎就是手机行业山寨主义在汽车行业的翻版。沃尔沃作为具有八十年历史的老牌高档轿车生产商,其“安全”、“豪华”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消费者心里。吉利收购沃尔沃,将带给这个以“安全”闻名的汽车品牌什么样的变化?我想沃尔沃全球数百万忠实用户大概同我一样忧心忡忡。那些赞赏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人,希望吉利能够将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带给沃尔沃,也希望沃尔沃能够借助吉利的渠道开拓中国市场,这不能不说是想当然的美好愿望。除了更先进的设计以外,规模化是在不降低安全系数的基础上减少生产成本的唯一途径,这是汽车产业的共识;有这样的前提,吉利有什么低成本优势可以带给沃尔沃?可能只剩下人力资源的优势了。而这并不是吉利的专属,长安福特一样可以实现。另一个方面,吉利的渠道是廉价汽车的销售渠道,对于沃尔沃来说根本没有利用价值。


除了无论在技术还是经营上都积淀深厚的“三大三小”,中国的中小汽车企业有着挥之不去的山寨主义情节,更典型的代表是双环汽车。双环旗下车型的外观无一自主设计,莱宝高仿本田CRV,CEO高仿宝马X5,小贵族高仿奔驰Smart。在被宝马起诉并被判巨额赔偿之后,不仅没有任何收敛,反而高调进军美国市场。据美国媒体上月底报道,美国一家汽车经销商Gabus将于2010年初开始在美国的27个州销售双环小贵族,预计2010年全年完成两万到两万五千辆的销售计划。另外一家美国公司也在上月向外界公布了双环小贵族(这次被美国人命名为Wheego Whip)在美国的经销商网络,其主要经销商分布在美国15个州。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格雷欣法则,也被人们习惯称为“劣币驱逐良币”。这个法则讲的是在用途大致相同的前提下,铸造精良的“良币”会逐渐在长期的流通过程中被动退出,而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劣币”则会大行其道。正如吉利所声称的“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汽车的基本构造确实不过尔尔,然而人类的技术文明早已将汽车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安全、舒适、经济、环保……抛弃了这些特性的汽车毫无疑问将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这种不计后果的“成本优势”恰恰就是山寨汽车的“竞争优势”。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动力在于劣币铸造与良币相比具有成本“优势”,即使是很小的成本差异,也能在流通过程的时间累积中体现出强大的驱逐效应。抛弃了技术文明特征的山寨汽车,其“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双环小贵族的美国经销商Gabus甚至告诉媒体,每辆双环小贵族的销售利润堪与豪华奔驰相比。


支持汽车山寨化的人,总要用已经登上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的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汽车来作正面教材,因为比亚迪令世界股神“巴菲特”都“竟折腰”。其实巴菲特只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和商人,他的投资行为只服务于他自己的财富利益,既不能代表正确的价值观,也不能代表合理合法的知识产权模式。而比亚迪的成功,更多来自于在电池行业的突破性进展和对新能源机遇的把握,并不代表其对丰田外观一次次抄袭的山寨行为值得褒扬和借鉴。


就象劣币与良币互相排斥一样,山寨与非山寨是竞争上的死对头,山寨汽车的生存哲学既不可能转化到对立阵营,也不可能将非山寨同化到己方阵营。汽车产业的山寨主义不断发展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在越来越大的消费层面中“劣车驱逐良车”。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