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原生多态曲艺花

原生多态曲艺花

关键词:道情 鄱阳 小曲 微调式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鄱阳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pyccoo.cn
  • 感谢 pyxhyss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91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碧波浩荡的鄱阳湖,孕育并衬托出绚丽多姿的鄱阳曲艺之花。

    “鄱阳小曲”萌芽于宋朝,发展于明清,盛行于抗战前后,深受群众喜爱;“鄱阳鼓书”也因抗战时期陆路交通阻塞,鄱阳水运客商增多,听鼓书小曲的人集聚于饶河沿岸许多会馆书场;“鄱阳评书”和“鄱阳单弦拉戏”清末民初期间普遍流行。这些原生态曲艺,影响深远,至今仍不逊色。

尤其是“鄱阳渔鼓”,亦称“道情”,从唐代相传至今,为群众所喜爱。演唱时连说带唱,绘声绘色,扣人心弦。俗话说:“不听不要紧,一听就上瘾”,“一天不听古(渔鼓),三天不舒服”。新中国成立前后,鄱阳民间最有影响的盲艺人周天润(号名牛子),把渔鼓演唱归为四韵。

一是文韵,用于叙述、抒情、赞美演唱,以渔鼓、竹板为伴奏乐,其中“咚”为渔鼓声,“咯”为竹板声,前奏29点,徵调式。

二是武韵,用于刚强激昂演唱,前奏为16点,宫调式。

三是行韵,用于诉说、叙事演唱,前奏为22点,徵调式。

四是急韵,用于连唱带说,越说越急演唱,前奏为18点,徵调式。

此外还有“鄱阳莲厢”,相传明末清初,是一种乞讨卖艺的群体曲艺。据说从前鄱阳莲湖连年发生水灾,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谋生设法把长约80公分的竹竿,两头挖孔串上铜钱,并系上红绸带做成的莲花,取名为“莲厢”,作为演唱道具。通常3至5人一帮,唱着“莲花落”曲调,一人领唱,众人帮腔,

手拿莲厢在肩、臂、膀、腰、脚等部位,上下、左右、前后有节奏的拍打,连连发出悦耳的响声,故名之“打莲响”,俗称“打莲湖佬”。当地流传一首民谚:“鄱阳莲湖莲花落,上打肩膀下打脚,为了要饭去卖艺,登门讨好寻欢乐”,生动地道出了“打莲响”的艺术形象。“莲花落”曲调简单通俗,易于习唱。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07935821 传真:0793-6270895 邮箱:552376320#qq.com
地址:江西鄱阳县鄱阳湖大道水韵芝阳1号楼 邮编:333100
Copyright © 2004-2024 鄱阳县新华电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