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小吃 > 从鄱阳银鱼文化说开去……

从鄱阳银鱼文化说开去……

关键词:银鱼 春不老 浇头 混饨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鄱阳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pyccoo.cn
  • 感谢 pyxhyss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522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关于银鱼,鄱阳有说法,“鄱阳三宝”——银鱼、藜蒿、春不老。晋代张华著《博物志》记载:“吴王江行,食脍有余,弃于中流,化为鱼,名吴王脍余”。成语“脍炙人口”中的 “脍”是指生吃肉丝,“炙”是指熟吃烧烤。张华的意思是:银鱼是吴王阖闾倒入江中的生鱼丝变的,所以它又称吴王脍残鱼或王余鱼。银鱼形似玉簪,细嫩透明,柔若无骨,色泽似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鄱阳湖地区,鄱阳珠湖银鱼味特美,久负盛名。
    鲇鱼就是“粘”鱼,鳊鱼就是“扁”鱼,鳜鱼就是“锯” 鱼,黄牙头就是黄“额头”,虾就是“霞”,直观,易理解;而鳢鱼在鄱阳为什么被称为“墨鱼”,百思不得其解。此外,鲤鱼有好看的纹理,鳙鱼较稀松平常,鲫是相即相随,“多如过江之鲫”,泥鳅就是“酋”,酋健,黄鳝大概就是善良了。
    “浇头”是鄱阳方言,普通话叫“俏头”;前者着重的是动作,后者注重的是效果。
    鄱阳吃蟹的历史有多长,无从考突。也没发生过吃蟹、饮酒、赏菊、赋诗等的风流韵事。然珠湖、白沙洲一带是养蟹的好地方。关于蟹文化,最能表达的是宋代文豪、美食家苏东坡的那句广告词:“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新粟米炊鱼子饭,嫩芦笋煮鳖裙羹。”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涉及鳖的诗句。
    鄱阳的清汤,指的就是馄饨。自唐代开始,饺子和馄饨分离,馄饨成了考究的饺子,慢慢有了独立的风格。北方的饺子,一成不变,而南方的馄钝,却在不断推陈出新,名称叫法也是各有千秋。如四川叫抄手,广东叫云吞,湖北叫包面,江西叫清汤,福建叫扁食,上海等地仍保留了馄饨这一名词。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07935821 传真:0793-6270895 邮箱:552376320#qq.com
地址:江西鄱阳县鄱阳湖大道水韵芝阳1号楼 邮编:333100
Copyright © 2004-2024 鄱阳县新华电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